为党育人,为国育才。传承弘扬红色基因,突显“青年政治”办学特色,大力培养坚定信念跟党走的新时代青年学子,已经成为学校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和办学施教、事业发展的宝贵财富。在学校率先提出面向退役军人群体举办职业教育党务工作专业,得到国家教育部、山东省教育厅高度肯定和大力支持的基础上,为全面提升党务工作专业建设水平,10月30日学校召开党务工作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推进会。学校党委书记鹿林、副校长陈雨海出席会议,教务处、马克思主义学院、职业教育学院相关负责人和部分专任教师参加会议。
会上,职业教育学院副院长、直属党支部副书记苗祥坤从聚焦职业教育类型特色、聚焦能力培养主线、聚焦培养模式改革等方面,汇报了党务工作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整体思路、基层岗位能力需求调研情况、打造高水平教学团队的想法和建议。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丙元从聚焦产出导向、能力本位等方面,结合岗位能力调研情况,汇报了岗位能力需求分析、人才培养目标、人才就业去向,以及围绕岗位能力构建课程体系和第二课堂活动体系的相关情况。
陈雨海指出,举办党务工作专业是突显学校“青年政治”办学特色的重要举措,是学校抢抓山东职教高地建设发展机遇的重大部署,必须高质量高水平办好。他对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取得的阶段性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,并就下一步工作提出了意见建议。一是要进一步了解生源状况,加强学情调研,根据学生特点进一步优化课程设置,增强课程教学的可操作性。二是要注重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成长,帮助他们养成爱学习、会学习的学习习惯,增强他们利用多种途径提高学习的能力。三是要加强专业办学的资源整合,密切与省教育厅、省退役军人事务厅、省委党校、各地党政机关的联系,在专业招生、学生就业、教学团队建设等方面争取支持,打造一支高水平的校内和校外专业教学团队。在经费支持、教学运行、学生管理等方面强化校内各单位各部门的通力合作,举全校之力办好党务工作专业。
鹿林对党务工作专业整体办学思路和课程体系建设给予了高度肯定。他指出,目前党务工作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准确,岗位能力凝练清晰,课程体系构建合理,距离打造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又近了一步,取得了成效显著的阶段性成果。他要求,要高度重视课程设置中的结构性缺陷,针对岗位能力需求,进一步完善课程设置。要将课程教学与能力训练结合起来,岗位基础能力、信息化技术运用能力的训练要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,实现精准训练。他强调,一是要进一步加强调研,不断扩大调研领域,在实现省内16个地市调研基础上,加速推进到省外进行调研。要通过更大范围的调研,夯实学校在首创专业中的主体地位,着力提升专业的办学水平和影响力。二是要通过多种方式,组织不同层面、多个领域的党务工作专家和理论研究人员,对专业课程体系作进一步的研究论证,不断提升课程体系建设水平。三是要提高党务工作专业的价值应用,在高标准办好专业的基础上,强化对基层党务工作的理论研究,产出高质量研究成果,力争为党和国家加强党对基层工作的领导、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重大决策部署提供智力支持。职业教育学院全体人员和党务工作专业所有任课教师,要把个人的成长融入到专业办学的全过程,从起步阶段就与专业一同成长进步,不断地产出成果。
党务工作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工作启动以来,职业教育学院、马克思主义学院组成专题调研组,围绕基层党务工作岗位能力需求,先后赴济南、烟台、泰安、聊城等7个地市的街道、乡镇、社区、居委会、企业进行了实地调研,座谈访谈基层党务工作者70余人,凝练形成了专业人才培养的5项核心能力和14项主要能力,构建了支撑能力培养的专业课程体系、第二课程活动体系和实践训练项目库,形成了党务工作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建设论证报告,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专业建设水平打下了坚实基础。